找到相关内容454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降伏其心

    诸佛,历代祖师,都说此心,我们修行,也修此心,众生造业,也由此心;此心不明,所以要修要造,造佛造众生,一切唯心。四圣六凡十法界,不出一心。四圣是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,六凡是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...这个心是人人本具,个个不无的,一大藏教只说此心。世尊夜睹明星,豁然大悟,成等正觉时,叹曰:“奇哉!一切众生,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轨著,不能证得。”可见人人本来是佛,都有德相。而我们现在还是众生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3654010.html
  • 情绪的轮回

   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,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。佛法讲“一切唯心”,就是说明了一切外在环境的存在,也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,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。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式,都是随着我们内心世界的美丑好坏来展现的。也就是说,六道轮回的各种情形和性质,实际上都存在于我们的情绪之中。据说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曾经问志公禅师,如果有天堂地狱,能否带他去亲自一看。志公说可以...

    达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1954143.html
  • 从“满目苍凉”到“一片生机”

    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> 释惟圣法师   人们常说“境由心生”,肯定了主观对客体的能动作用。佛经更强调“一切唯心”。是...中得到妙用,从而去把握自己。明白“看破、放下、自在”的佛理,虽处凡尘也能脱却俗念。保持一颗平常的“真心”,以恬静、祥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,就可以做到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就可以领悟到“青青翠竹,尽是...

    释惟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0154188.html
  • 参禅精要

    及,非言辞所可测,不属迷悟,体绝凡圣。《华严经》说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。”十法界都由迷悟的因缘,而有成凡圣的差别:迷了则六道流转,生死浩浩;悟了则背尘合觉,成佛作祖。这不...什么是“自净其意”呢?行五戒、十善而不住于相,布施不住于布施,说法也不住于说法,所谓“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、香味、触、法生心,”一切无所住,而又不断灭。这是什么心?勉强称之为“清净心”。所以如是因,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163360.html
  • 佛经经典哲学语句

    面对,不去埋怨。悠然,随心,随性,随缘。注定让一生改变的,只在百年后,那一朵花开的时间。 佛曰:刹那便是永恒。 佛曰:种如是因,收如是果,一切唯心。 佛曰:爱别离,怨憎会,撒手西归,全无是类。不过是...佛经经典哲学语句 佛曰: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 佛曰:苦海无涯,回头是岸。 佛曰: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:为何不必? 佛曰: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:不可说,不可说 佛曰:菩提并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463509.html
  • 十地顿超无难事

    说过。   《华严经》里面有说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。”当我们说自己生病或者说自己身体不好的时候,我们的心就与生病或者身体不好相应,这样久而久之身体就真的不好,自然而然就真的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2567788.html
  • 泰国佛像的缘起

    佛像。因此各地制造的佛像,中国人制造的象中国人,泰国人造的就像泰国人,这是当然的道理,因为“一切唯心”嘛!  根据佛教史的记载,制造佛像的概念,当在印度阿育王(佛历270-311年,公元前273-232年)时代开始。不过当年的思想啊,是强调不将佛陀造成“人相”的,于是只了一些象征佛陀说法的“法轮”和“伏鹿”等物;一直到了第六佛纪,才有跟人一般的佛像出现。据说,第一个制造佛像的人物是“康达乐”和“...

    谭国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4568302.html
  • 炉香赞的意义

    世界。因为华严经说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。”以上所说就是用这个道理而观想的。 “炉香赞”的赞辞是:炉香乍爇,法界蒙熏,诸佛海会悉遥闻,随处结祥云,诚意方殷,诸佛现全身。南无...功德之赞辞。为什么要上香呢?贤愚经上记载,某次佛正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,当时在印度放钵国,有一位长者之子名叫富奇那,他出家学佛,证了阿罗汉果,富奇那想度其兄羡那学佛,于是旃檀堂请佛。兄弟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3476716.html
  • 不守戒就是末法——宣化上人

    受戒后要守戒,戒就是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戒就是止恶防非,停止一切诸恶,奉行众善,防止犯错。受戒后要本著「止恶防非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去做,那就是守戒。在行为思想上尽量把恶停止,尽量去做善,帮助旁人。要时刻防备自己有不合理、不合法的思想和行为。这就是戒的意义。佛子持戒要注意此点,看自己能否照著去做? 各位皈依三宝后,对佛法僧要时刻存著恭敬心。因为一切唯心,如果心常恭敬三宝,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11479756.html
  • 沉重的反思

    才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活力去面对、承受、处理,并放下所遭遇的困境,正所谓“一切唯心”,心的方向是正面思考,就会得到正确的成果;向负面思考,就会得到负面的成果。   印光大师说:“佛眼视众生,众生即佛”...大菩萨们,他们是最优秀的老师、最有智慧的老师。他们自己承受一切的苦难,教导我们,让我们明白,跟世间上那些受灾的人相比,我们应该   感恩、惜福。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,人生之无常。生命...

    延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0381075.html